
波士顿联储主席Collins(2025年FOMC票委)周三明确表示,“为短期内进一步放宽政策设置一个相对较高的门槛”。她指出,在通胀持续高于2%目标且政府停摆导致数据缺失的背景下,维持利率不变是合适选择。同时,旧金山联储主席Mary Daly周四呼应这一立场,称“现在下结论说‘一定不降息’,或‘一定要降息’,都太早了”。她强调未来四周数据将成关键,但同时也承认劳动力市场“已明显放缓”。
图片来源网络
美联储内部裂痕持续扩大。10月会议上,理事Miran主张降息50基点,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Jeffrey Schmid则反对任何降息。这种分歧导致12月降息概率从上周的70%骤降至51.9%,引发市场剧烈反应。周四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斯达克重挫2.29%,标普500跌1.66%,道指跌1.65%。大型科技股遭普遍抛售,英伟达跌3.58%,微软跌1.54%,特斯拉暴跌6.64%。
微软拒绝“算力赌注”,重塑AI基础设施逻辑
在11月13日的深度访谈中,微软CEO Nadella首度阐释重大战略调整——不再将公司命运押注于为少数AI模型公司提供低利润算力基础设施,转而控制扩张节奏以配合英伟达技术迭代速度。
Nadella直言:“我不希望被一代技术的大规模所困住,节奏很重要;可替代性和位置很重要;工作负载多样性很重要;客户多样性很重要”。这一转变旨在避免被单代技术的4-5年折旧周期“锁死”,直面“大空头”伯里警告的折旧风险。
微软正从“为少数客户提供裸机服务”转向构建支持多样化工作负载的系统。Nadella强调,“我们从事的是超大规模业务,本质上是一个针对AI工作负载的长尾业务”,表明微软将服务数千家具有不同AI需求的企业,而非仅仅几家大型模型公司。
该战略核心在于提升资本效率。Nadella指出:“我们现在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兼知识密集型企业。必须利用知识提高资本支出回报率”。微软正通过软件优化最大化硬件利用率,将资金转化为竞争优势。
聚焦数据与AI代理
Nadella提出尖锐洞察:AI模型本身面临商品化威胁。他认为:“如果你是一家模型公司,你可能陷入‘赢家诅咒’。你完成了所有艰苦工作,进行了不可思议的创新,但这一切只需一次复制就会变得商品化”。
开源社区加速了这一进程。Nadella指出:“从结构上讲,世界上总会存在一个相当有能力开源模型,只要你拥有可以与之配合使用的东西,即数据和脚手架”。这意味着长期价值可能不在模型层面,而在应用生态。基于此判断,微软正将重心从模型开发转向数据与应用层。纳德拉表示,未来价值在于“拥有用于基础和上下文工程数据的人”以及能够执行复杂任务的AI代理。
微软的产品战略随之调整——将AI深度集成至产品体系,而非仅仅添加聊天层。公司正在建设支持从预训练到推理、超越生成式AI的多样化工作负载的基础设施,确保在模型商品化趋势中保持不可替代性。
科技股面临重新定价
科技股近期下跌反映市场双重担忧。一方面,美联储鹰派转向令流动性依赖型资产承压;另一方面,AI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风险引发关注。
Charles Robert Schwab首席宏观策略师指出:“高估值市场在焦虑蔓延时往往表现不佳,这是市场消化过程的一部分”。随着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持续,科技股估值体系面临考验。
微软的战略转向为整个科技行业提供重要参照。其拒绝“算力赌注”的选择,直面了AI热潮中的核心矛盾——在技术快速迭代中,盲目硬件投资可能带来巨额折旧风险。
微软股价周四下跌1.54%,但其中长期表现将取决于新战略能否在资本效率与技术领先间找到平衡。这一转变也可能影响整个AI产业链,从盲目追逐算力规模转向更精细化、效率驱动的增长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