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Peter Thiel旗下Thiel Macro LLC在第三季度完全退出对英伟达的投资,卖出了全部537,742股。这一清仓操作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英伟达的持仓占其上一季度投资组合权重高达40%。 与清仓英伟达同步,该基金还将美股总持仓从约2.12亿美元大幅削减至7440万美元。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与此同时,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一的桥水基金在三季度减持英伟达近472万股,持股数量较二季度末降低65.3%。日本科技投资巨头软银集团则完全清仓其持有的英伟达股份,套现约58亿美元。 多家顶级投资机构不约而同地减仓,向狂热的AI市场发出了明确的谨慎信号。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因预测2008年次贷危机而闻名的投资者Michael Burry披露了对英伟达的大量空头头寸。Peter Thiel此前曾公开警告,AI领域的炒作周期已领先于实际经济效益,并将当前市场狂热与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相提并论。
巴菲特逆向增持谷歌母公司
在科技股遭遇普遍质疑之际,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却在第三季度大举建仓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具体来看,伯克希尔买入了1790万股Alphabet股票,截至季度末市值约49亿美元,这使得Alphabet一举成为其第十大美股持仓。 消息公布后,Alphabet股价在美股盘后交易中上涨4.06%。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与建仓Alphabet形成对比的是,伯克希尔在第三季度减持苹果公司约4179万股,这是伯克希尔连续第二个季度抛售苹果。截至目前,伯克希尔已累计售出其曾经持有的超过9亿股苹果股票中的近四分之三。
对一贯秉持价值投资风格且曾回避科技公司的巴菲特而言,对Alphabet的投资令人意外。事实上,在2019年伯克希尔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已故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就曾对未能更早投资谷歌表示遗憾。 巴菲特当时认为,谷歌的广告模式与伯克希尔旗下GEICO汽车保险公司的成功之道有相似之处。
谷歌的性价比优势
从估值角度看,谷歌确实呈现出相对同行更具吸引力的态势。谷歌的1年预期市盈率为18.0倍,较其3年期中值市盈率20.8倍折价13.1%。相对于其可比公司而言,其交易价格较行业中位数31.5倍折让43%。 与同行相比,这一折扣幅度远低于谷歌过去一年的33%典型折扣。
公司基本面方面,尽管谷歌面临数字广告市场份额下降的挑战,但其仍在搜索业务保持约90%的市场份额。2025年第三季度,Google Search和其他 revenues同比增长14.5% 至56.57亿美元。 AI Overviews和AI Mode已在全球40多种语言中可用,拥有超过7500万日活跃用户。
同时,其云业务也在快速增长。Alphabet的谷歌云业务正受益于AI需求的增长,第三季度收入同比跃升34%。Google Cloud的积压订单在2025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长46%,达到1550亿美元。 超过70% 的现有Google Cloud客户目前正在使用其AI产品。
市场新逻辑:从成长追逐到价值审视
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今年以来,美国人工智能公司的发债规模已超过2000亿美元。包括谷歌、Meta、甲骨文在内的科技巨头纷纷加入发债浪潮,为AI基础设施融资。 然而,巴克莱银行报告指出,甲骨文为履行庞大AI合同进行的资本支出,已远超其自由现金流的支撑能力。
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拥有多元化收入来源、庞大云业务和成熟软件服务的平台型公司更受青睐。Peter Thiel清仓英伟达后,将资金投向微软和苹果,反映其认为拥有多元收入来源的平台型公司在经济周期中更具韧性。
在AI投资热潮与债务风险并存的当下,谷歌相对合理的估值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形成了难得的契合,而这可能正是未来一段时间主导市场的新逻辑。








